橡木服务 / Service
3.15 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
作者: hzxm    更新时间:2025-03-14    浏览:61

(一)“伪私募”的主要特征

  1. 公开募集
    通过公众传播媒体、讲座、报告会、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且未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2. 保本保息承诺
    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通过大股东个人担保或关联机构担保等方式,承诺保本、固定收益或定期付息,误导投资者。

  3. 名基实贷
    缺乏主动风险管理,约定由基金管理人关联方或投资标的大股东溢价回购,实质上从事变相放贷业务。

  4. 未备案登记
    以私募基金名义宣传募集,但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产品备案手续。


(二)私募基金投资的合规注意事项

  1. 警惕宣传套路

    • 登记备案误导:私募机构的登记备案并非行政审批,仅为事后备案,管理人不得将其宣传为监管部门的信用背书。

    • 托管增信误导:托管人职责不等同于管理人职责,投资者不应迷信托管机构的增信作用。

    • 其他违规宣传:如承诺保本保收益、虚构投资项目、利用亲情诱骗、传销式销售等行为均属违规。

  2. 选择正规购买渠道

    • 投资者应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并在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管理人和产品的备案信息。

    • 仔细阅读产品介绍,了解资金流向及投资标的,避免被高收益蒙蔽。

  3. 量力而行,评估风险

    • 投资者需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单只基金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 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投资,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

  4. 全面了解私募机构背景

    • 通过基金业协会官网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私募机构的登记备案及工商信息。

    • 重点关注高管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避免选择无专业能力的机构。

  5.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 确认合同内容完整,权利义务合理,警惕短期限、定期付息等不合规条款。

    • 关注投资期限与收益的匹配性,避免陷入“庞氏骗局”等高风险陷阱。

  6. 理性决策,抵制诱惑

    • 投资者应保持清醒,抵制“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收益”等虚假宣传,树立“投资有风险”的理念。


海报.jpg